逃離了Hangar Deck有致命吸引力的紀念品店,跟著人群登上了航機起降的Flight Deck,馬上就讚不絕口了。
「我真的站在航空母艦上耶!」看著兩側併排的飛機,遼闊的飛行甲板,及腳下斑駁的跑道,這一切真的太不可思議了。
帶著雀躍不已的心情,趕快在飛行甲板上恣意奔馳吧!不過眼前的第一架就不認得了,實在是隔行如隔山啊!
原來這架是EKA-3 Skyworrior啊,她曾經是航空母艦上可操作的最大機型,擔任多種功能,如偵測、空中加油等,目前已經退役了。
原來這架飛機大有來頭,趕快仔細地端詳一番。
EKA-3 Skyworrior的特寫,幾乎所有的航機降落時都需要勾一下幫助減速;右側是Main gear收納艙。
這一架我就略懂略懂了,她是F-14 Tomcat戰鬥機,特徵為可變型的機翼,很適合高速飛行。
在美國海軍服役長達32年的F-14,已於2006年除役,而眼前特地鏤空的,應該是那隻聞名遐邇的20 mm加農砲吧!
這個操作台不知作何功用。
這架巧克力機我也是一眼就認出來了,正是火力強大的F/A-18 Hornet轟炸機。
F/A-18 Hornet是首款具有戰鬥機及轟炸機於一身的殺人武器,所以馬上成為航空母艦上的主力,而且至今依舊ON LINE中喔!
這一架我就有眼不識泰山了,趕快去看一下解說牌,原來是已經退役的核心轟炸機 — A4 Skyhawk,其實我昨天才在San Diego Air & Space Museum看過她耶!
鶴立雞群的A4 Skyhawk,Nose gear好長啊,B737表示:鼻輪這麼長有比較帥嗎?
A4 Skyhawk表示:因為我要掛傢絲啊,砲彈如果做成饅頭型的就太可愛了,敵人不會怕嘛(大誤)!
這一架龐然大物,是連看都沒看過的North Ameriacan A-5 Vigilante超音速轟炸機,後來更被付予偵查的任務。
這一架飛機有點眼熟,但一時叫不出名字,原來是F-4 Phantom II,曾經和米格機在越戰至尊對決,但後來被火力更強大的F-14 Tomcat取代了。
原來F-4 Phantom II是使用Winglet的鼻祖(特大誤)。
這一架怎麼看都像是教練機,原來是韓戰期間出生入死的F9F Panther戰鬥機。
說到教練機,T-2 Buckeye就是如假包換的教練機了,既然駕駛座旁有登機梯,那就上去看看吧。
山姆大叔真幽默,請遊客不要打擾正在受訓的副駕駛。
不過前座實在好狹窄,還是遠觀不要褻玩焉好了。
T-2 Buckeye旁停了一架小可愛,有點E-2T的樣子,但又迷你了許多。
原來是C-1 Trader小型運輸機,主要任務為搭載人員、傷患後送及郵件往返,可惜這架小可愛沒有開放試乘。
大家有沒有覺得這架飛機很眼熟呢?
這一題我馬上要來現學現賣了,光看屁股就知道是F-4 Phantom II,奇怪為什麼會展出重複的飛機呢?難道是因為這架F-4 Phantom II沒有Winglet的關係嗎(繼續誤)?
因為這邊有賢拜在講解戰鬥機降落時是如何勾線減速,USS Midway Museum裡有許多員工都是航空母艦的退役官兵,很羨慕他們能夠在其引以為傲的艦上,從事他們熱愛的工作,看他們講得眉開眼笑口沫橫飛,就算沒有很仔細聽也覺得好精彩。
這架機翼摺疊起來的,可是多功能的4人座S-3 Viking,其最主要的功能,就是搜尋航母剋星 — 潛水艇的蹤跡。
發動機還真靠近機身,應該非常吵吧(舒適度好像不是重點)。
由於航空母艦上寸土寸金,所以如果可以把機翼摺起來的話,確實可以節省許多空間。
逛了好久好久,終於靠近了航空母艦上唯一的「建築物」,這裡也停了一架機翼摺起來的飛機。
這一架我就認得出來了,這正是A-6 Intruder攻擊機,雖然已經退役了,但是電影裡好像常常看見喔!
不知道前方帥氣的爺爺,當初是否曾經飛過A-6 Intruder,如果是的話,也許他會很恨多才多藝的F/A-18 Hornet,就這麼取代了A-6 Intruder。
接下來進入了直昇機特區,這架HUP Retriever也太可愛了吧!
這架直昇機界的「空中皇后」,是反潛直昇機H-34 Seabat。
直昇機對我來講一直都是陌生的領域,所以興趣不太高,不過既然這一架開放登機,那就仔細地一探究竟吧!
SH-3 Sea King也是屬於反潛直昇機,雖然美國海軍也已經除役了,但造型看起來先進多了。
而且這款飛機可不是泛泛之輩,她曾經是搭載總統的「海軍陸戰隊一號(Marine One)」呢!
而當年搭乘Apollo從外太空返回地球的太空人們,也是搭著它回到陸地。
被落地窗隔離的駕駛艙。
這位組員不知道是負責找潛水艇,還是準備開火的。
這一架是3人座的多功能直昇機SH-2 Seasprite。
這一架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,乃是從越戰一路戰到現在的UH-1 Huey Gunship。
這一架我遠遠地看便自信滿滿地猜測其為S-70C,沒想到走近一看,竟然是H-60 Seahawk多功能直昇機。
看了好久的直昇機,總算又回到戰鬥機的領域了,而這架停在跑道上的,是A-7 Corsair II攻擊機。
A-7 Corsair II為什麼會停在路中間呢?因為這裡有教官在上課喔!
究竟是在上些什麼呢?
我猜這裡是要教育民眾,航空母艦是如何將猛催發動機的飛機拉住,好協助其在有限的跑道內噴射出去。
鼻輪被抓住的A-7 Corsair II。
飛機後方的擋板,在飛機起飛時會立起,以防後方的人員被吹走。
一路逛著逛著,總算接近跑道尾端,左舷向外延伸出去的條狀物不知功能為何,但可以確定不是釣竿。
你一定會很納悶,怎麼會有41號跑道呢?那是因為USS Midway又稱為CV-41的關係。
跑道尾端有一些展示牌,訴說著聖地牙哥為航空母艦之家的故事。
遙望對岸位於Coronado北側的海軍基地,此時正停靠著另一艘航空母艦。
起飛跑道的盡頭還有兩條小徑可以再往前延伸,但這是為什麼呢?
此處又稱為Bridle-arrest horns,但到底是什麼功用其實有看沒有懂。
不過還是到此一遊地走去看海,等一下要沿著右舷回頭了。
往回走時朝San Diego Airport的方向望去,正巧撞見一架AA的B757-200進行Go Around,不知道機上的乘客有沒有嚇一跳呢?
再度遇到直昇機了,不過擁有獨特外型的CH-46 Sea Knight,不太容易認錯。
駕駛艙一樣不得其門而入。
後門倒是挺寬敞的,比MD-90還要大呢!
CH-46擁有相當大的客艙空間,最多可以搭載17位乘客。
離開了熱呼呼的CH-46客艙,旁邊停了一架鯊魚機。
機翼長得怪怪的F-8 Crusader,聽說就是厲害在這一對翅膀。
鯊魚機旁有個教育遊客認識旗語的立牌,如果認不出來的話,就要丟下海餵鯊魚了(誤)。
終於又看到了熟悉的飛機了,E 2 Hawkeye空中預警機。
5人座的E 2 Hawkeye,是海軍首款因任務需求而專門設計的預警機。
再度回到飛行甲板的中央,飛機也看得差不多了,替E 2 Hawkeye與USS Midway拍個照,就當作是送給自己的明信片吧!
如果你覺得一直看飛機很膩,或是在Flight Deck上快曬到中暑了,其實有一些小密室可以逃脫喔!我們先去飛行員準備室逛逛順便吹個冷氣吧!
USS Midway內雖然也是圓形的艙門,不過比想像中的寬敞,不太需要卑躬屈膝小心碰撞。
這裡可不是電影院(電影院另有他處),應該是飛行員執勤前的簡報室吧!
準備室內四處晃晃,只能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般四處好奇張望。
回到了豔陽高照的飛行甲板,把最後兩架比較不感興趣的古董機看完吧,這架是F9F-8P Cougar拍照偵察機,完全不了解她的過去…。
至於這一架A-1 Skyraider攻擊機,就完全不在我的年代了。
看完了所有的飛機,還是覺得意猶未盡,那來拍拍可愛的地勤車吧!這部小黃遷引車簡直就是卡通裡的角色嘛!頭燈真是太cute了。
連小白消防車都這麼古錐,還好這裡不是日本,不然紀念品店裡一定有地勤車款式的抱枕吧(誤)!
雖然不是美國人,但站在USS Midway上,卻有種無法言語的深刻感動,這一切真的太酷了,我想曾經在中途島號上服役過的官兵,應該都深深地引以為傲吧!這跟身為少尉排長,卻站在那高裝檢不知道會不會過之悍馬車的窘狀相比,實在是天差地遠了。
因為內心的情緒相當澎湃,再加上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美麗,我遲遲不願離開這讓人震撼不已的飛行甲板,看著這裡絡繹不絕的遊客、神采奕奕的解說員,及閃閃發光的戰機們,這是我在聖地牙哥最美妙的一天,真心地推薦所有前往San Diego旅行的人們:「好航母,不看嗎?」
就在看著飛機們發花痴的同時,才猛然想起我竟然還沒有與USS Midway合影留念,而這神聖的一刻,就留給我最熟悉的E 2 Hawkeye吧,你曾經從這個角度,看過好像萬花筒般的E 2 Hawkeye嗎?
我請身旁目光迥迥有神的解說員爺爺幫忙,請他幫我與E 2 Hawkeye合照,不過似乎把人拍得太小了一些。
為了再拍一張更完美的照片,我挑選了這架背影殺手,來跟我心目中的電影明星A-6 Intruder合照吧!
在此感謝不知名的俊男美女情侶,為我留下了最完美的回憶。
隨著感動的時刻到了尾聲,接著我要化身「我們的長官」,下一步要前往船艙各樓層,關心艦上官士兵的生活起居囉!只能說,在USS Midway上服役,真的好幸福。
延伸閱讀:
USS Midway Museum - Hangar Deck篇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47681246
USS Midway Museum - 2nd, 3rd and 4th Decks篇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47733256
San Diego Air & Space Museum遊記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47654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