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在聖地牙哥最後一個完整的一天,上午老師想去會場聽仙女學姊的演講,原本我也是打算跟老師一同去,假掰一下裝認真,但誰知計畫趕不上變化,就在第二天目睹了超級霸的中途島號航空母鑑之後,整個七魂六魄都被她給吸走了,眼看再不前往朝聖就要打道回府了,只好跟老師分道揚鑣,我要圓夢去了,也許這輩子就踏上航空母艦這麼一次吧!
由於USS Midway Museum10點才開門,因此今天總算可以睡到自然醒再出門了,難得上午出現好天氣,趕快拍一下這幾天住的Westin Gaslamp Quarter San Diego,其實還算乾淨寬敞,但只有Lobby提供每天30分鐘的免費wifi,對我來說有一點不滿足。
飯店樓下剛好就有郵局,為了明天可以從容不迫地搭火車和飛機,昨晚就已挑燈夜戰地把明信片都寫好了,不過美國的郵局09:30才開門,實在是有點好奇,美國人報考郵局會不會也僧多粥少搶破頭。
等待郵局開門時,閒來無事拍拍路上蠻常見的小舖,這位大姐不知道是不是有起床氣,似乎不太開心。
沿著Broadway走到底,便是Cruise Ship Terminal,在此可以搭乘Ferry前往Coronado。
旁邊就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了,全票USD 18,比San Diego Zoo便宜太多了。
登鑑時小小地等待了一下,難道在美軍以左手敬禮不會被班長電嗎?
近看真的好震撼,壓迫感好大。
首先來到了機庫,偌大的空間讓人頓時不知道該先往哪走。
不然就先來看飛機吧,感謝Kc Fan大的說明,這一架是鼎鼎大名的F4U海盜式戰鬥機。
而這一款則是F4U海盜式戰鬥機的R-2800雙黃蜂式發動機,擁有2000匹馬力,一直到現在PW都還是螺旋槳界執牛耳的大咖。
中途島號航空母艦的性能諸元,對船就真的沒有領悟力了。
不知道為什麼,總覺得這架吊在半空中的飛機很逗趣,而這種飛機還真的會出現在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上。
又是三架不知何許機也的尷尬時刻,只好再度祭出無獎徵答的爛招了(遜)。
(感謝ptt航空版psilons大提供的解答,上中下依序為SBD、TBF和T-6 Texan,特此感謝)
整個Hangar Deck內除了讓我感嘆生不逢時的歷史名機之外,還有許多讓人料想不到的展示,包括了多款飛機的駕駛艙,你想飛哪一架呢?
排隊進入前艙前,拍一下多款彈射座椅,如果這個也可以體驗看看的話,排半個小時我都願意。
這邊給大家猜猜看,這是哪一款飛機的駕駛艙呢?
只能說飛戰鬥機真的好辛苦,空間非常狹窄,坐得進去要爬出來還得費上好一翻工夫。
不知道大家猜對了嗎?剛剛體驗的是F-8J的模擬機。
緊接著又要排隊登機了,這個應該很好猜了吧!
排隊時看著別人不知道在玩什麼,感覺非常生動有趣。
坐在一架貌似民航機的前艙,真的是滿足了虛榮心啊!雖然不是Glass cockpit,但一樣帥氣滿分了。
不過真的如一些聽聞一般,E-2 Hawkeye的駕駛艙真的好窄,必須彎腰潛入,出來也是困難重重,實在是辛苦了目前仍在飛航E-2T的教官們。
這裡也有操縱桿可以把玩,不過操作了半天還是不得其要領,果然沒有當飛行員的天份。
不過若你對於開戰鬥機躍躍欲試,那來參觀中途島號就對了,這裡有多款模擬機任君挑選,有錢就好辦事。
看了是不是心癢又技癢呢?不過這實在是不便宜,再加上自認小腦不太發達,所以看一看還是算了。
如果你覺得模擬機不夠過癮,那Hangar Deck還有其他設施可以玩,而且更便宜喔!
一樣也是會晃來晃去的機器,或許跟好萊塢裡的設施類似吧!
原本以為是USS Midway的縮小模型,不過經不具名大大的解說,這是不同世代的航空母艦進化示意說明。
此為當年吊掛大型物品,如發動機等的窗口,往下看忍無可忍發出驚呼,有種深不見底的感覺。
Hangar Deck的盡頭,就是「要你吐3000」的賣店了,裡面的紀念品可不便宜,一條小小的「飛行前移除」鑰匙圈竟然要價USD 15以上,但因為上面印了「USS Midway」,所以我還是敗了兩條,然後便倉皇逃離案發現場了。
賣店旁便是餐廳了,此時才上午10:00左右,自然沒有人專程來吃Brunch,不過中午時分可是門庭若市。
走馬看花地逛完了Hangar Deck,下一站要更上層樓,上去Flight Deck吹吹風了,寬廣無比的機庫已經讓我讚嘆不已了,誰知道來到甲板上,我都激動到想要簽下去了呢(大誤)!
延伸閱讀:
USS Midway Museum官方網站
USS Midway Museum - Flight Deck篇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47687680
USS Midway Museum - 2nd, 3rd and 4th Decks篇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47733256
San Diego Air & Space Museum遊記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47654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