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搭機全紀錄首發 — AIRBUS A300/310篇自以為獲得熱烈的迴響之後,為了答謝各位同好的支持,第二集要帶大家來看看曾經陪我出去玩的波音家族系列。早年曾經叱吒風的道格拉斯公司,歷經幾度易手與整併,最終麥道公司(McDonnell Douglas, MD)仍不敵民航市場的殘酷競爭,而被波音公司收購,儘管麥道的飛機逐漸隱沒,但她們在我認識飛機的歲月裡,也是陪伴我長大的「玩伴」之一呢!而且MD跟台灣的天空有著很深的緣份,對於老一輩的同好來說,她們的點點滴滴,回想起來就像是「當年勇」一樣,往事歷歷在目且讓人回味無窮呢!所以這篇全紀錄,就來聊聊我與風華沒落的麥道飛機的故事吧!
DC-10 Series
DC-10-10
19931022 UA828 SFO-MCO DC-10-10
首次坐飛機成便為航空迷之後,第二次一樣是託父親的福去美國,而且還要轉搭美國國內線,實在是興奮到不行,因此在當年仍然是直飛的UA844上,我不但全程未闔眼,抵達舊金山國際機場後,更被這UA在太平洋東岸的超大Hub給震懾住,放眼望去整個航廈全部都是聯合航空的飛機,真的是讓人看傻了眼,因此在等待轉機的過程中,我歡樂地在航廈內奔跑,一直到登機前,我才知道我要坐的飛機,原來是架三個發動機的大飛機,雖然又要上飛機了很開心,但徹夜未眠的我也終於疲憊了,於是我的麥道初體驗,就在逐漸開始意識模糊地狀況下展開了…。
踏上這架當年為「紅橘藍舊塗裝」的DC-10後,我坐在Zone B靠近L2的座位(11E),那時還刻意保持清醒,想體會刺激有趣的起飛過程,也想在飛機上跑來跑去,但當天的UA828因為機械問題而延誤後推,再加上瞌睡蟲蜂擁而上,最後當然還是不敵周公的強力召喚了。但是擁有瘋狂航空迷基因的我,當然還是有醒過來,不過那時仍然是停靠在空橋,努力地撐了一下,看到DC-10的艙門「帥氣地」從天花板滑下來關閉後,竟又「安心地」睡著了...。
疲憊的我下次張開眼睛的時候,是空服員發午餐時被父親「挖了起來」,不過那時年紀小吃不慣洋食,再加上睡意甚濃,因此只喝了餐盤裡的牛奶,又昏睡了過去。不過在喝牛奶的同時,我發現在美國的國內線上,竟然可以喝到標示「福樂」等中文字的保久乳,要不是真的太累了,應該會有「他鄉遇故知」的深刻感動吧!
最後一次醒來,航機已經下降到10000 feet,不過這時還有山姆大叔很不乖地去使用Lavatory,最後不知道延誤了多久,我們終於抵達了奧蘭多國際機場,而我的DC-10初體驗,就這麼在昏睡中度過了。現在回頭來看,如果當時知道可能再也不會碰到DC-10的話,我大概就不會睡得這麼香甜了吧...。後來陸陸續續地看到了一些資料,才知道DC-10曾經因為設計不當而造成多起空難,但這些都無損我對於DC-10的評價,在我小小的心靈中,DC-10舒適地讓我一覺好眠,雖然我錯過了深入認識她的機會,但從此之後,我再也沒有在飛機上睡得如此安穩。
備註:第一次搭Douglas的飛機、第一次搭McDonnel Douglas的飛機、第一次搭DC-10、第一次搭DC-10-10、第一次搭三發動機客機、第一次搭三發動機廣體客機、第一次搭美國國內線、第一次搭聯合航空美國國內線、最後一次搭DC-10
MD-11 Series
MD-11
19960201 BR201 TPE-BKK MD-11 B-16101/2/3
MD-11對我來說,是一款有著神秘的色彩的飛機。她性感的外型,與其媲美B747-400的續航能力,讓我對她深深著迷;而她當年加入華航的波折,以及「空中放砲」的故事,更是讓我對她充滿好奇。就在體驗過DC-10之後,很快地我與曾經是我心目中的女神見面了,一樣是在那充滿驚奇的泰北寮國行。
1996年那次「全程都是飛機初體驗」的旅行,打頭陣的就是MD-11。雖然那時我已移情別戀B767-300ER,但是在候機室看到MD-11時,心中不免覺得「舊愛還是最美」,就這麼興奮地登機了。在MD-11的初飛行中,雖然吃到了有記憶以來最難以下嚥的咖哩飯,更坐在2-5-2中的「Double excuse seat」,但這都不影響我對她的好感,MD-11強力的起飛讓我印象深刻,而她那俏麗的winglet,更讓我在逃生門前望著小窗佇足許久。
隨著麥道被波音收購後MD-11的停產,全球絕大多數的MD-11都被改裝成貨機,而長榮引進的3架MD-11也逃不過這個命運。14年後我再度在桃園機場遇到長榮的MD-11,雖然景物依舊,但人事已非了。
備註:第一次搭MD-11、最後一次搭MD-11、第一次從桃園飛曼谷、第一次降落在DMK(當年的BKK)
MD-80 Series
MD-83 (DC-9-83)
20110927 FE005 TSA-KNH MD-83 B-28025
飛行紀錄請看:20110927 FE005 TSA-KNH
「曾經失去,才懂得珍惜」,是我對於MD-80 series最深刻的感受。在我開始學習認識飛機的時候,事逢遠東航空開始引進MD-82,這不僅是台灣首度引進麥道的飛機,也是我認識MD飛機的開始。MD-82在我心目中,曾經是國內線的霸主象徵,曾經因為她修長的外型,讓我這個「波音控」,有好些年來不曾正眼看過「醜小鴨737」。不過我與MD-80 series,似乎只有「可遠觀不可褻玩焉」的份,在遠航破產前,我都未曾踏進MD-82/83的客艙內,因此在麥道逐漸淡出民航市場的時候,遠航的停飛,曾經是我心中的遺憾。或許是我與MD-80 series的緣份未了,在遠航「竟然」復航了之後,我終於又有機會可以坐到她們。經歷了MD-83初體驗後,我想MD-80 series不愧是一代名機,雖然已經有點年紀,但MD-83的古典氣息依舊是讓人著迷。
備註:第一次搭MD-80 Series、第一次搭MD-83、第一次搭遠東航空、第一次搭破產後的遠東航空、第一次搭遠東航空國內線、第一次從台北飛金門
20130218 FE082 MZG-KHH MD-83 B-28027
飛行紀錄請看:20130218 FE082 MZG-KHH
自從體驗過MD-83後,始終難忘那甜美的滋味,也一直盼著不知何年何月得以再次見面的機會,然而這個微薄的願望雖然很快地便實現了,但伴隨而來的卻是夢醒時分。事隔一年半後,再度與遠東航空的MD-80 Series相遇,儘管依舊是MD-83,但可惜改艙後的B-28027,已不復見姊妹機B-28025當年勇奪我心目中「最佳航機狀態」及「年度最佳噴射機」兩項大獎的風采,取而代之的,則是狹窄擁擠的座位,及歲月斑駁的客艙;此外,此行坐在「2-3配置」中唯一非靠窗或靠走道的座位,四面八方被大嗓門的中國觀光客團團包圍,更加重了這趟飛行的不舒適感。結束了這夢魘般的FE082後,下次要我再登上遠東航空的MD-80 Series,意願真的降低許多,因為她們已經取代了長榮集團的MD-90,成為國內座位舒適度最差的噴射客機。
備註:第一次搭改艙成高密度配置的遠東航空MD-83、第一次從馬公飛高雄
MD-90 Series
MD-90-30
20070629 B7603 TSA-MZG MD-90-30 B-17911
雖然我欣賞臘腸狗家族已久,不過我與她們的第一次接觸,可不是麥道的功勞機 — MD-80 Series,而是「青出於藍,但銷售上遠遜於藍」的MD-90。2007年夏天,我到澎湖玩水去,特地挑選了與我有一段情的MD-90,雖然立榮在其經濟艙採用30吋的椅距「污辱我的美」,但MD-90的寧靜,讓坐在機身中後半段的我印象深刻,國內線短程的侷限感,自然就瑕不掩瑜了。
備註:第一次搭McDonnel Douglas的窄體客機、第一次搭MD-90、第一次搭立榮航空、第一次搭立榮航空國內線、第一次從松山飛馬公、第一次搭MD-90飛國內線、第一次搭長榮集團兩艙等配置的MD-90、第一次從MD-90機尾下機
20110927 B7888 KNH-TSA MD-90-30 B-17921
飛行紀錄請看:20110927 B7888 KNH-TSA
如果說MD-80 Series是陪我長大的飛機,那MD-90與我又有什麼故事呢?這就要請大家聽我娓娓道來了。由於小時候便對MD-82/83頗有好感,因此當麥道推出MD-90時,本著愛屋及烏的天性,自然繼續風靡這款「聽起來」很棒的改良版了。當年麥道公司為了要推銷MD-90,也為她安排了全球巡迴展示飛行,當時台灣也算是MD的大戶,因此穿著DL塗裝的展示機,就這麼降落在小港機場了。記得那時年紀小,當然沒辦法衝機場去一睹MD-90的英姿,但不久之後,麥道公司為了要在台灣打響MD-90的知名度,與中國時報一同舉辦了「MD-90中文命名活動」,那時我可是絞盡腦汁想破頭地熱烈參與了,雖然最後由「靜逸」一名獲得青睞,但由於曾經對MD-90如此用心,自然也就對她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。2011年的秋天,我忙裡偷閒地飛了一趟金門,除了想要認識MD-83之外,也想和MD-90敘敘舊,雖然「EVA Group」的MD-90坐起來不甚舒服,但我想妳應該跟MD-80 Series一樣,天生就是一款很舒適的飛機吧!
備註:第一次搭立榮航空單一艙等高密度配置的MD-90、第一次從金門飛松山、第一次從MD-90機尾登機
20131212 BR767 HRB-TPE MD-90-30 B-17917
飛行紀錄請看:20131212 BR767 HRB-TPE
隨著A321的大舉引進,EVA Group的MD-90告別台灣的日子也開始倒數,就在這離開的前夕,一個臨時的出差,造就了再次空中相遇的機會,但也讓我從小對臘腸狗機的美好印象徹底崩壞。有別於前兩次體驗都是不到一小時的國內線航班,這次的BR767,是航程將近四個小時的大考驗,除了早有心裡準備的慘絕人寰小椅距,MD-90本身設計上的缺陷,也加劇了旅客與機組人員的不舒適。一直以來都以為,MD-90過短的航程,是其競爭力欠佳的主因,但親身經歷了這擁擠的時光,我想MD-90還真不適合進行中距離飛行。能夠在「靜逸」退役前,完成了沒體驗會遺憾終身,但飛完了卻終身遺憾的國際線體驗,也真是個難忘的道別,我由衷地地感謝MD-90近20年來對台灣天空的付出與貢獻,但已經沒有再次踏上她們的興趣與意願了。
備註:第一次搭長榮航空的MD-90、第一次搭長榮航空的MD-90國際線、第一次搭長榮航空的窄體客機
後記
雖然麥道已被波音購併好久了,但是在寫麥道篇的時候,還是有好多記憶和畫面浮現在腦海裡。撇開螺旋槳飛機的時代,台灣跳過了DC(Douglas Commercial)的年代,直接進入MD的時代,而這中間的空白,似乎也訴說著曾經是執牛耳的Douglas,被BOEING一舉超越的歷史;MD的引進,仿佛說明了麥道公司也曾踩到波音的痛腳,但麥道並未抓住這個機會,最後終究走向沒落。對一個七年級生來說,能夠搭過DC-10已經相當幸福了(DC-8、DC-9就不敢妄想了);而台灣人相當熟悉的MD-11,還好我也沒有錯過。現在想想,經典的三發機中唯一可惜的,就是和DC-10一時瑜亮的L-1011,看來只能在博物館過過乾癮了(在啟德機場的年代,我也曾經搭乘國泰飛過香港啊,但為什麼是遇到空中皇后啊…)。臘腸狗機系列的部分,在好不容易收集到「命運多舛」的MD-83之後,唯一小小的願望,就是原本稱為MD-95的B717-200了,不過這個夢想與搭乘MD-11一樣,得遠渡重洋才能實現了(MD-11截至2013年2月僅剩KLM和WA仍在操作客機,其他都改裝成貨機了)。至於為什麼要用「命運多舛」來形容MD-80 Series呢?因為MD-80大概是有史以來,在銷售時程裡改名最多次的飛機(從DC-9-80 → MD-80 → BOEING MD-80,但其實她可是公司的金雞母,而不是生雞蛋無但放雞屎有的拖油瓶…),雖然DC-10也曾經出現過3種名字,但MD-10可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。2013年1月13日,JAL圓滿順利地完成了「MD-90退役紀錄包機之旅」,並於2013/3/30完成由廣島飛往羽田的JL1614後正式退役;而隨著長榮集團陸續引進A321機隊,MD-90的退役也是早晚的問題,但願這群陪伴我長大的老朋友離去後,能穿著達美航空的塗裝翱翔天際,繼續創造她們的價值與紀錄。
總結(Update to Jun 2016)
DC-10 Series
DC-10-10 (1) UA x 1
MD-11 Series
MD-11 (1) BR x 1
MD-80 Series
MD-83 (2) FE x 2
MD-90 Series
MD-90-30 (3) B7 x 2 BR x 1
延伸閱讀:
我的搭機全紀錄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1018099
日本航空MD-81退役紀念包機之旅
http://hikouki.pixnet.net/blog/post/13234163
日本航空MD-90退役紀念包機之旅